收到孫維民先生寄贈的書,萬分感謝。
之前在網上或曾在孫維民著作一覽中看過《孫維民短詩選》這書名,但瞬又忘了這本書的存在。如今收到,大喜,至此,孫先生的書大概已齊備了。
《孫維民短詩選》原來是在香港出版(銀河出版社,2008年2月版),列入「中生代詩叢系列」,由簡政珍主編。這套叢書,當年我未曾留意;或許,是因為那時候我還未「發現」孫維民;又或許,是因為銀河出版社這名字的緣故吧……
這本詩選內收32首短詩,每首均附英譯(陳建民、孫維民譯)。其中來自《拜波之塔》的詩佔10首,《異形》佔10首,《麒麟》佔7首,最近期出版的《日子》則佔5首──計為〈晨歌〉、〈端午〉、〈為一遊民〉、〈致某人〉、〈發覺〉(《日子》結集時改詩題為〈行經新市某處〉,並將「蜜蜂」改為「土蜂」)。
當然,《日子》裡的詩作選收的不多,因詩選是選至零八年。詩選裡的詩我都很喜歡,雖然另一些我也很喜歡的詩並沒有收進去。
5 則留言:
除因地域性用字習慣的不同或因另一些特殊的理由而揀選更動部分 選詞 通用字 或簡繁體外, 還找到一個漏字 一個更正字 兩個錯字 以及 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可疑的措字。
並/并
著/着
只/祇
裡/裏
台/臺
櫥/櫥(不懂為什麼上面少一個點)
廂/廂(不懂為什麼上面少一個點)
線/綫
豔/艷
洶猛/汹猛
搖晃(加一個提手旁)/搖幌
燐光/磷光
重疊/重迭
巖洞/岩洞
閤上/闔上
p32 或者=>或許
p36 其他=>其它
p72 土蜂=>蜜蜂
珠簾以玳瑁為柙的柙
哇哈哈
為押 P44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錯字ㄌ
(后~這麼多年竟然不知道那是個錯字真是太可惜了~)
p44 週五 變成 周五
p46 詭異無聲地 漏了一字 變成 詭無聲地
p70 憂慮 錯打成 優慮
p14 最末行沒有齊頭
p50 方舟 排版由齊尾更易成齊頭
骨頭髮白???
中英對照之下
發覺有人非髪走私
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可疑的措字
α
若是有意遙指誕生於東非古格里裂谷那“巨大地理子宮”的她
拜坡之塔裡某位小姐的名字是不是印倒反ㄌ?
「拜坡之塔」 P144 "沒有子宮的西露小姐端莊地“
所羅門與百合花內有病的他拆毀神殿的石頭難道仍壓心頭?
「所羅門與百合花」 P57 “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 (?)
沒事幹的非創作者和第六棵檳榔樹
他的"無所是事" 跟它的"無所事事"
究竟哪一個有錯?
確定的是
有一個印錯的字
雖非“來自魔鬼的門徒”
卻急需出動兩個十字架予以拯救
“他的眼球迅速無聲地轉動者”
++
者
「所羅門與百合花」 P20
哇 哈 哈 哇 哈哈哈
(難道這是文字校對的狂喜???)
當然
我也追索
這張床及那張牀
(有紗帳的抑或無趣書生的...(?))
這個榦跟那個幹
鳥是它還是牠
還有
這個樣的挿
(王羲之也曾那樣寫過?嗯?)
α
感覺這一兩天還頗適合來讀讀孫維民的這首短詩.......
平時 孫維民
當黎明起身, 她的玫瑰色的手指
碰觸阿富汗北部的山及河谷,
一名少年離開網咖, 正在
中山路的超商前發動機車
2002.3
PEACETIME
When Dawn is rising, her rosy fingertips
Touching the hills and valleys in the north of Afghanistan,
A juvenile, just leaving the net cafe, starts
His motorcycle before a convenience store on Yixian Road.
關於 「平時」這首詩, 簡政珍有過一小段評論發表在2005年7月的『文訊』:“詩中意象彼此並置, 一種自然的因緣讓意象相聚, 似乎不是(詩)人的安排。一個女子以手指碰觸電腦上的阿富汗, 另一個剛上完網咖少年發動著機車。兩個意象的接觸似乎沒有必然的因果, 但網咖與電腦牽連, 機車的聲音隱約讓人想起阿富汗的戰車與炮火。“
“機車的聲音隱約讓人想起阿富汗的戰車與炮火” 簡政珍的這句評論著實是太珍貴了, 讓我更驚訝地認識到孫維民詩藝的精湛之處。另外, 我也讀到幾處值得一提的發現, 供喜愛孫維民詩作的朋友參考。
如果我們讀過荷馬的『奧德賽』, 或許對這首詩將可以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那場著名的戰役結束後, 奧德賽返家的十年漂流中, 有著玫瑰紅的手指的黎明這個意象一再出現。(全文一共出現十七次, 其中出現在第九章的頻率最密集, 單篇即高達五次之多。)
因此, 阿富汗的戰火與那場遙遠戰役之後的黎明, 少年返家前流連網咖非命運式的迷航, 意味著某次革命成功後的中山路....(在孫維民的英譯本裡, 它被譯成 Yixian Road。逸仙, 譯得多好!)意象交錯指涉,簡練地呈現在一首看似描述某個平時的日常景象中, 然而, 我們知道, 它卻不僅僅只是這樣而已。
或許它藏著隱憂, 我不知道。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鍵入WAR這個字, 孤狗可在0.31 秒之內搜尋到十三億兩千萬筆與它相關的文獻。無論在非洲或美洲, 愛爾蘭或亞塞拜然, 在立陶宛或達吉斯坦, 還是伊圖里或者蒲隆地....歷史告訴我們, 人類無法永遠免於戰火不是?
歐尕
又或許, 那層看不見的隱憂是關於那名網咖少年的....
歐尕
“意象交錯指涉,簡練地呈現在一首看似描述某個暫時的日常景象中”
將“某個平時的日常景象” 改成 “某個暫時的日常景象”
想想,
也沒有一場永不結束的戰爭不是?
歐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