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的房子》乃香港詩人鍾國強第五本個人詩集,初版於2004年12月,由青文書屋出版,收錄詩作39首,其中第一輯「房子」系列八首,堪稱鍾國強寫詩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詩集在第八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中取得首獎。十年後,因青文書屋原版已絕版多年,作者決定修訂再版。修訂版於2016年11月面世,除訂正舛誤外,更在「眾生」一輯內新增〈蝴蝶〉一詩;另外,除保留葉輝原序外,還附錄孫維民、呂永佳、陳子謙、王良和的評論及訪談。現在這本2025年新版,在修訂版的基礎上精益求精,重新檢校,訂正文字,允為定本。而這本電子書版,亦可視為《生長的房子》誕生二十周年紀念版。
《生長的房子》第一輯收錄了八首詩,在我看來,不僅僅是鍾國強的、更可能是現階段香港現代詩的一個強音縈繞的標階。這輯詩各自獨立又相互闡發,由〈房子〉揭開序幕,然後是〈水井〉、〈果樹〉、〈家具〉、〈家務〉、〈洪水〉、〈石頭〉、〈罐頭〉,豐盛而多變的意象群俱以「房子隱喻」為內聚核心,以歷時記憶與當下感悟擴張外緣疆界,兩相交織滲染,時而深探家與家族的根源,時而神馳無遠弗屆的十方世界,層層變裂而內外呼應,隱隱然就是希尼在〈舌頭的管轄〉一文裏所說的「一種來自潛意識深處的無可駁斥和象徵性的輻射源的出現」,或者說,「一條伸向精神世界深處的幽徑」。
——葉輝
《生長的房子》在近幾年出版的香港詩集中引起相當注目,口碑極佳,第一輯「房子」中的作品,大氣淋漓,尤其是〈水井〉。《生長的房子》堪稱香港近十年最好的詩集……纖細敏感、虛實相濟、成長記憶的書寫極富質感,百川匯海,不辨江河。沒有早歲在元朗農村生活的真切體驗與記憶,也就寫不出這種厚度、這種質感的詩。
——王良和
鍾國強詩藝精湛,且見識廣博,他似乎完全理解自身擁有的資產。過去若干年來,他以家庭做為主要的題材,向外凝視世界,向內檢驗自我。吾人當然可以用西方理論來詮釋他的詩。不過,從許多方面來看,他都回應並傳遞了古代東方的士子傳統。而我以為,他詩裏的那個傳統是美好的。
——孫維民
《生長的房子》裏的詩作,表現了詩人與城市、親人、生活存在着充滿韌性的拉扯關係。〈房子〉的分裂;〈水井〉與〈洪水〉的時間洪流;〈果樹〉裏三代關係張開巨大的沉默的網;〈家務〉裏慈愛與屠宰並存,只餘不懂說話的口、掏空的身體;〈石頭〉裏生死茫茫;〈罐頭〉暗喻時間的循環,各代親人之間存着時差,大悟之時是否已經樓去人空?
——呂永佳
城和家確是為人而建,自然界的各種不速之客卻常常闖入、潛伏。是的,除了房子、記憶和詩意外,動物也會在城和家的影子裏悄然生長。而人間和自然——特別是動物——的交疊或對照、共生與殺戮,正是《生長的房子》對城和家獨到的觀察和闡釋,為人間添了另一層視角。
比起動物折射出的城巿,《生長的房子》裏家和動物血肉橫飛的愛更令我動容。鍾國強一直經常寫家,儘管也會觸及各種各樣的生之苦,大多還是浸潤在溫暖的人情裏;《生長的房子》卻每每顧及人類家庭溫暖背後的祭品︰動物。
而我認為鍾國強更獨到的,是他兼具冷眼和熱腸,把自然、家和城巿交錯書寫,織出眾生共存相殺的巨幅地圖。
——陳子謙
我們可以相信,希尼的詩,啟迪鍾國強創作《生長的房子》中的作品。今之視昔,《生長的房子》是本世紀初香港最出色的詩集,放諸華文詩界亦然。
——鄭政恆
購買平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