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8日

朴樹

中央圖書館旁有棵狀貌甚美的樹,以前曾經知道它的名字,並默記於心,但時日一久,想記起卻又茫然了。

今早又如常途經,發現春日的它,越發茂密蒼碧了。大抵花期已過,綠葉競相爭取朝陽,樹冠得以葳蕤耀眼。於是信步至樹下,得知此樹名朴。

真是巧合。前幾天還寫了一文PARK! PARK! PARK!不全稱朴智星,也不暱名星仔,只是簡簡單單的直呼為朴。朴,堅實,木訥,如幹;伸衍,護持,如冠。默然在樹下,抬頭,是一片無言的濃蔭,隨我而旋轉。淡光移入,浸染,看清了葉底下的淡綠,我也有若波蕩的枝葉,緩緩,向記憶的邊緣伸延……

那恍若一種遺忘了的甚麼。褐色的樹幹,質厚的綠葉。難道也如楊牧在〈介殼蟲〉裡恍惚失神的童年「閃回」?

回到辦公室尋找朴的資料,有以下的發現:

「朴樹多長在平原耐蔭之地,原產地為中國,其學名Celtis sinensis便包含了種與詞意,即來自中國。在中國境內,主要分佈於山東、河南和長江流域以南各省……」

來自「中國」,包含「種」與「詞」意,對於跟故鄉母土早已疏離的我來說,應無甚麼啟示吧。然則光影移遷,婆娑幌疊,我想,到底也不會是一種沒緣由的偶遇吧。


朴樹的果實,叫朴子。
於是我又讀下去:

「朴樹的核果細,又稱為朴子,初時呈綠色,成熟時呈黑色或暗橙黃色,球狀或卵形,單生葉腋,汁少卻甜,很受鳥類歡迎。果實成熟時直徑約5-10毫米,果熟期為秋天9月-10月,果實常常遺留直至落葉後。果柄比葉柄等長或稍長,果核則有網紋或稜脊……」

有點眼熟了。再讀,終於恍然:

「朴樹的果實亦常被昔日的孩童作戰爭遊戲裡的玩具子彈,因其未成熟的果實堅硬卻沒有殺傷力,一般會將核果放入細竹管內,然後以竹筷子為唧發射,稱為霹啪豆。」

不就是童年常玩的霹啪管所用的豆嗎?那時一直不知道、也沒有需要知道此樹之名。只知此樹生於村口,約莫三、四層樓高,夏日群童爭相爬上去,抓大把大把的枝葉摘豆作彈藥。

霹啪。霹啪。

如今不要說實物,要找到一幀霹啪管的照片也甚難。就像沒有朴子的竹管,在時光中只餘一把空洞的回聲。

也沒甚麼關係了,回憶有時,時光永續,甚麼時候經過,發現滿樹朴子,能記起這段文字,也許已經夠好了。

2011年4月18日初稿

銅鑼灣中央圖書館旁的朴樹,日日見,亦日日不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