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2日

巴塞催眠術


深宵起床看歐聯十六強淘汰賽首回合,曼城主場對巴塞。起床晚了,扭開電視已是下半場,幸好還是零比零,似乎沒有損失。

滿以為攻力冠絕英超、而且主場出擊的曼城可給巴塞一點壓力,誰知不然。下半場甫開始,美斯獲妙傳單刀,被曼城守將迪米捷利斯在禁區邊勾跌。迪米捷利斯領紅之外,加判十二碼。

這無疑是雙重懲罰。觸腳一剎明顯在禁區外。難怪曼城領隊賽後投訴,譏諷瑞典籍球證可能將犯規的「延續動作」一併計算在內。

於是比賽就可以說完結了。想想,十一人尚且未能封堵巴塞,少打一人,還要應付餘下的四十分鐘,要追平簡直做夢。

然而,巴塞也沒有改變戰術和打法。還是那種Tiki Taka風格。於是,我可以看到比巴塞球員高大甚多的曼城球員,如耶耶托尼、甘賓尼等大塊頭,如何在傳來傳去的皮球之間疲於奔命。少打一人,巴塞創造的空間更大了。

這樣,我在幾乎整個下半場時間,都不大關注戰況(最後戰果也一如所料),而在思考Tiki Taka的足球哲學。看巴塞以至西班牙國家隊的打法和出來的效果(戰績是最好的證明了),這理應是足球的一種顛峰表現,但在觀賞方面,卻為什麼總是讓人看得有點沮喪,甚至大部份時間,感到有點懨懨欲睡呢?

Tiki Taka意指touch-touch,講求簡單觸球,多傳球(地面短傳為主),而其他球員則在無球在腳時勤加走動配合,然後窺準機會做出致命傳球(killer pass,通常將球直傳或斜切至對手防綫之後),讓對手防不勝防。這本來是頗可觀的,這種造詣在美斯、沙維、恩尼斯達等控球、傳球大師的演繹下,很多時也讓人嘆為觀止。然而,這種模式、套路在比賽中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而大多數對手都沒有招架之力時,便看得讓人有點煩悶了。尤其是看見巴塞球員不斷在禁區邊緣來回傳球,不斷誘敵,又久久不作致命一擊時,便開始同情起他們的對手來。

是的,那是一種球場上的「催眠術」。對方在大部份時間撲來撲去一場空,便開始感到一種徒勞的沮喪,但責任所在,又不敢不全神貫注去追踪不斷在滾動著的皮球和穿花蝴蝶般的走動,久而久之,催眠的作用便產生了,而這時,也是致命一擊方才出現的時刻。然而,觀眾如我者,到了這時也恐怕一如那些被他們和時間催眠的敵衛一樣,對入球―─即使精采―─也沒有太大的感覺了。

對的,在預期之內。但足球之所以動人,不是因為它充滿意外嗎?

2014219
―─刊於新報「字如初見」專欄,201422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