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日

這才叫人哪

侯孝賢說過他拍片為求效果,不會吝嗇底片,有時拍下的底片長度可達十多萬呎(一般九十分鐘電影大槪耗用二萬五千呎底片,然後剪成八千一百呎左右的放映長度)。他說在這方面比他厲害的,是王家衞。

但在八十年代小津熱時,候孝賢發現小津每部電影所耗用的底片,竟只是二萬呎。

小津的紀律、慎密和克制,讓侯孝賢大吃一驚。侯歸因於當時日本片廠制度給予導演的壓力。

不過,即使沒有這種壓力,侯孝賢相信小津還是習慣於「精確計算」的:

「他的分鏡表如此慎密、經濟。他的電影形式是用來激發感情的同時,節制感情,節制到幾乎不露感情。」

「他拍片現場奇異的安靜,聽說只有一次怒斥過一名太過火的演員:『高興就又跑又跳,悲傷就又哭又喊,那是上野動物園猴子幹的事。流行歌詞,笑在臉上,哭在心裏。說出心裡相反的言語,做出心裏相反的臉色,這才叫人哪。』」

這才叫人哪。好像聽見安靜的小津終於按耐不住地吶喊。在克制的環境下相信克制也可以有好成績,這是小津的紀律與韌性。若知道今日的侯孝賢、王家衞等導演可以如此奢侈地耗用底片,不知道他會讚美一句幸福,作不平的吶喊,還是如常安靜地做回自己的事呢?

2012年2月2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