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佳《我是象你是鯨魚》
收到呂永佳的最新詩集《我是象你是鯨魚》。雖在層層疊疊的稿件折磨中,但還是第一時間讀了。裡面有不少我很喜歡的詩,如在2014年出任中獎評審時讀過的〈春花落〉。細節與人情,鋪墊在時光與地景的縱橫軸構中,重讀還是一樣滿有感覺。呂永佳在自序中提起,他的第一本詩集《無風帶》在2006年出版,轉眼間寫詩十年。我還記得為他這本詩集寫過一篇長序,也恍如昨天。是的,十年對寫詩來說,只是很短的時間。「詩並不可以帶來甚麼」,甚至,「原來夢同樣可以是一座推土機」(呂永佳自序語) ,但在種種不無灰暗的疑惑中,還是欣慶可從詩中讀出一些作出抵抗的備忘來。
曾淦賢《苦集滅道》
帶文學導賞在灣仔、銅鑼灣繁囂街頭唸詩(最深刻的是在重建後的利東街商場讀陳滅的〈灣仔老街〉讀到挖土機在挖空的唐樓內傷人傷己),然後在快餐店慢讀剛到手的曾淦賢詩集。喜愛其中精煉而語言獨特耐嚼的短詩,凝神處好像把時光與喧囂都排在意識之外。而時間冷冷推移,讀著讀著,語言與思維的冷峭(不大想說陰冷)處,竟又約略讀出孫維民的味道。而這,是不能不繼續讀下去的。正讀著,慢。
羅樂敏《而又彷彿》
新年閒來都是讀詩。羅樂敏的第一本詩集《而又彷彿》讀完了,讀得很緩慢,雖然裡面不少詩作都曾讀過,部分更在李聖華詩獎中仔細評審過,但再讀還是讀得一字一頓,陌生較熟悉感更多。想來,或許是這些作品都絕少熟極而流的意象經營及文字操作套路,而傾向於深細(有時或比較迂迴)的微觀(以至極微觀)鏡頭運作,以及那有如自然界波動光影般無意也不甘於固滯於某一意義的文字編織。劉偉成在序中說羅樂敏的詩常有漂亮的結尾,誠然。結尾乍然出現亮點猶如進球,單單進球本身並不一定需要漂亮,進球只是讓整個攻勢 / 傳球組織化為有效得分的最後部分;而在這些容易得見的部分之外,更其難得且又常給人忽略的卻是無球走動的部分,而這往往也是最重要的也最需要有耐性的觀者 / 讀者好好閱讀的。另外,也開始讀黃裕邦的《天裂》,欣喜裡面的作品(雖是翻譯)在題材和文字上為此間的詩帶來了新意。
米米《如是跋扈》
詩不分輯,書不厚,但也讓我讀了兩天。讀別人的詩常是一種學習過程,我比較專注於跟自己不同的地方,像米米本色的詩。他常說他寫詩的路數跟我的不同。不同總是好的。我讀著這些詩句,如「而方向/也不過是一種指示性的霧」(〈之後〉),「對雨絲凌遲玻璃的啞劇/假裝反應過慢」(〈一座空房〉),「如你走過長街/遠遠地丟下/孤獨的消防栓」(〈一種音色〉),「那一句在宇宙朗誦會發表的告白/還是孱弱得像未激活的信用卡/…/沒有人愛我們/我們就不愛彈匣,角子機和無人駕駛的偷拍器嗎/我們就可以做雲和霧交合的旁觀者/…/而虹膜轉動/女孩倒立/抽長發芽的初衷退回原來的位置//青春是一塊硬不起來的軟肋」(〈沒有人愛我,致麥菲〉),以及整首的〈下班〉和〈壞〉等等,往往有一種來自相異音色但又不無兼融相通處的喜悅。米米的詩一向以短詩為主,靈動跳接,常有奇喻,但近年他也嘗試寫下一些比較敘事性強和在地的詩,詩集最後部分即收錄若干,如工人文學獎的得獎詩〈運送靈魂〉等等,可惜我認為他近年寫得最好的〈如是跋涉〉組詩(剛得中文文學創作獎首名),並沒有收入集內。幸好集中還有一些讓我讀來多有驚喜的散文詩,如〈病〉(啊,我讀出了若干孫維民的回響!)、〈木棉〉、〈計程車司機〉等,或可略補此詩集敘事體不足之遺憾。
eL《內傷的觀望者》
充滿耐嚼的自然觀察,生活省思,以及因時隱顯的親情感悟與社會關懷。相對於前作《失去論》,這本集子既有繼承,亦處處見出詩人不願停留在原有成就而孜孜謀求的突破:心與物的徘徊、即離、互詰、辯證,更進一步成為詩的核心;加上減少依賴警語、排比推衍最後轉折的模式,更多地以異常乾淨的、最大程度節制的文字來狀物抒情,讓我們在詩的競奇與安逸區之間,隱約看到一片新的風景。
羅任玲《初生的白》
感謝羅任玲贈書。這兩天把《初生的白》讀完了,喜歡其中簡約抒情的筆觸與乎在情感流溢中的節制。比較喜歡的詩都和她寫亡母有關,可能是這些文字特別引起我的共鳴之故。當讀到「她的孩子悲傷,不和她說話」(見〈紀念〉)以及「終於更接近/這人世的樣子」(〈見〈時間的塗鴉〉)這種詩句時,更特別感到那種藏納許多複雜情懷的收結的力量。後記〈並非虛無——致「多出來的一生」〉憶念亡母細物情事,摯誠處有時或比詩作更顯動人。是的,「一切並非虛無」,「因為有情」,「為了記住美好」;何況,還有在「控訴」以外羅任玲一直反覆強調的「藝術」的力量。
蘇紹連《無意象之城》
今天收到蘇紹連先生賜贈的新著《無意象之城》,集中的詩都是蘇先生提倡的「無意象詩」的諸種實踐,並附長文於後闡述這種詩的繩墨標準及特色。雖然我對無意象詩的立論與操作還有若干疑惑和保留,但仍佩服蘇先生在這方面孜孜不倦的探索和所收穫的碩果。這本詩集前有孫維民等四人短序,其中簡政珍的一篇〈詩能清除意象嗎?〉雖提出了一些異議,但這詩集亦能包容,讓讀者能同時參照不同意見以印證詩作,殊屬難得。
孫維民《地表上》
慢讀終於讀完了孫維民的《地表上》。雖有詩友說這本詩集不如舊作(如《日子》),但我還是覺得這本也很好,題旨有繼承有開新,對人間世情的病亡觀照仍然冷峻深刻,謀篇佈局在平易而節制的鋪述中往往峰回路轉,時見黑色的諷喻、自嘲和弔詭式的反詰。在語言的張弛表現上更多所試驗,亦不乏對詩和寫作方式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