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4日

那時我們讀字典


在網上與友人談起字典,原來他還保存著喬硯農編著的《中文字典》(1963初版,之後重印達數十版,當時售五元六角)。我原有一本,是在小學時跟書單買的,多年來翻了無數遍,封面也差點甩脫了,要用膠紙黏住;後來傳給弟妹,最後,當然是不知所終了。

到現在,已不知有多少年沒翻紙本的中文字典了。如今查字,全在網上查,在搜尋器上打一個字,即出大量有關資料,由簡陋的《雅虎香港字典》,到詳盡的《漢典》、《新華字典》、《百度百科》,以至黃錫凌《粵音韻彙》電子版等,應有盡有,有些還附有發音,確比紙本優勝。

然而這些,都無可取代翻查紙本字典的美好記憶。查索紙本確花時間,但那摸在手裡的質感,翻揭時發出的絲絲微響,在同部首的字間來回細覓、有如在記憶與陌生之間或重逢或新識的感覺,到底不是瞬息煙消雲散的線上經驗可比。

況且那時,我最喜愛的還不是查字典,而是讀字典。

到底是被動的,受制於你遇到的不懂得的字;而,則是主動而自由的經驗,你大可隨心意甚或胡亂翻開任何一個部首,然後就在一個個認識與不認識的字間馳騁想像:從「水」開始,可以是涓涓潺湲,可以是淼淼瀲灧;在字海裡溯洄漫游,你也可以隨時轉換姿勢,將如何,又會怎樣;遇到汀、渚、沚、洳,停船借問,懂得分辨之餘,或渡或泊,又是如何一番光景。而進入「雨」部,大自然又起變化,一時霧靄霞霾,一時雨雪霏霏,光色千相,真讓你應接不暇,而前面還有山,還有石,還有金木火土,鳥獸蟲魚……

而何況那時的字典還有彩圖,我的那本喬硯農,就足有十一頁之多,涵蓋鳥獸、房屋、人體、草木等等。孔子說過,學詩能多識鳥獸草木之名,那時我還不曾讀過詩經,能多識鳥獸草木,真要感謝那十一頁在當時可算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彩色插圖了。

如今,這些紙本字典帶來的經驗都成記憶了。就好像近日在網上找到的喬硯農字典中的彩圖,只能憑藉虛擬的影像重新勾起渺茫的印象,到底不再屬於我,不會再在我眼底手裡觸摸感受。而失去的記憶還包括那些彩圖中所呈示的,例如名為「房屋各部」的彩圖,標示了牆、柱、門、窗、簷、門檻、門楣,但也標示了檩、櫺、椽這些我們早已不大熟悉的部份。到底,彩圖所呈示的房屋,早已不是我們目下所住的蝸居陋室梗房劏房了。

20131120

─刊《新報》副刊「字如初見」專欄,2013112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