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

年來讀書札記


律銘:《沿道尋回》


周日。在和煦的陽光下慢慢讀完了律銘的詩集《沿道尋回》。集分四輯,喜歡第一輯「沿著街道」的幾首地誌詩。詩的思路文字有時漫興無序,但貫穿其間的總是不慍不火的某種溫煦的親切與人文關懷。或略嫌口語與書面語間的駁雜互擾,但在白描述說中時見暗發亮光的隱喻和暗示;而借地名、街名或概念名詞的黏連造句,有時也用得很好;不少詩的收結,也往往有驚喜,如〈沿海岸線行走〉:「如果路還知道有馬,海還知道有岸」,〈速寫協和街〉:「直視別人眼睛的真誠,難以模仿 / 無法重建」,〈太古〉:「不怕玻璃了時間,最怕玻璃了驚嘆」,〈海光街糖廠街交界〉:「海光街看不見海, 沿街的店也不怕太光」。這一輯比較喜歡兩首「交界」詩:〈海光街糖廠街交界〉通篇寫得舒徐,讓人讀得舒服;〈協和街同仁街交界〉一開首已寫得很好,如「人沒有錨 / 無法重回充滿鐵的回憶」。整本詩集最讓我眼前一亮的當數第二輯「道成」中的〈末日戀曲〉,這詩借鳥、麵包碎、彩虹、風、天空、椅子等自然與人間細物抒情,寫得極其乾淨俐落而略見空靈,御重以輕,是律銘一直以來比較傾向緊密具陳的敘事詩風中的可喜變奏。



陳子謙:《鬼火與人形》 


收到陳子謙第二本詩集《鬼火與人形》,第一時間讀了一遍。曾為他第一本詩集寫過序,這次沒有刻意去比較。初步印象是這本詩集少了些明確指涉政治事件和社會時事的即事詩,少了些極度精練濃縮的超短詩;表面上,這詩集好像沒有上一本那麼鋒芒外露,刺點也沒有那麼尖銳,但細讀下去,卻看到他向著內歛與章法控制的面向進軍的嘗試。我最喜歡第一輯「外臟」,裡面的詩仍以短句為主,每節行數保持在一至三行,見出陳子謙在過去超短詩的基礎上,漸而轉向經營章句與分節的參差變化,孜孜在章節間或迂迴或多面跳躍變化以推進、擴衍詩的空間(也包括留白空間)的用心。雖云這本詩集的政治、時事面向少了,但也可能是以一種比較隱藏、含蓄的方式呈現;有時,便見著詩句的轉折經營間,浮現出政治與時局的曲折隱喻,如〈端午〉一詩中誠實的樵夫、糭子、屍體與金斧頭的對應反照。這些隱喻,能比較收效的往往在於做到隱密曲折與耐人尋味,而非讓人一覽無遺地直指核心;所以,詩集裡若干有太明確指涉的詩作,便往往是比較不耐讀的部分,如第二輯「幻痛」裡面的〈2020夏〉、〈十二月〉等。讀這本詩集,還是讀到我們都推許的詩人中的詩人——孫維民的影子,但無疑已內化、轉折了許多;這已不在字面上,而在用意上,與乎那一種如何儘量收藏卻保留那麼一線半線的掌握上——這當然涉及火候的控制與自信的平衡了。



韓東:《重新做人》


詩壇重功利,比快比多。很少人會耐得住性子,十年磨一劍。韓東是絕少的例外。在第三代以至當代的大陸詩人中,我最喜歡于堅和韓東。韓東的〈你見過大海〉、〈有關大雁塔〉,當年破傳統,反經典,叛朦朧詩派而出,開風氣之先,其後的〈甲乙〉,亦一新眾人耳目。這本十年自選集,選詩由2002年以至2011年間,詩風漸而趨近平易,去雜除蕪,以求更本質而經得起一讀再讀的東西。可以說,現在讀韓東詩,散淡有加,而讓人仍然愛不釋手者,唯其內裡有其超越文體皮相的事物;詩集中如〈西蒙娜.薇依〉、〈怒氣沖沖的世界〉、〈懷念〉等詩,俱讓人讀之回味再三。






王証恆:《南歸貨車》


收到王証恆的小說集《南歸貨車》。要說的話都在推薦序裡說了。簡言之,如果你喜歡魯迅與陳映真一脈的冷峻熱血與獨特抒情風格,你必喜歡這本小說集。這裡僅複述一遍我在推薦王証恆給藝發局新秀獎時的評語:「王証恆是近年香港年青一代中小說寫得最出色的少數者之一,尤其是他在2015年至2016年期間發表在文學雜誌上的〈虫豸〉、〈狗哥〉等短篇小說為然。他不走此城不少年青作者一窩蜂所走的卡夫卡式超現實城市寓言之路,而是不可多得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中,多寫城市邊緣(尤以屯門為重心)一族的生存現況和心理刻劃,寄深情於冷峭節制的筆墨中,生活質感厚實,而且深得小說藝術的神髓,出色地調和文學與生活的語言,自成風格。若要開拓此城的小說風貌和深廣度,不是僅得一兩種已經習見、多見的題旨取向和藝術手法,則王証恆的小說,尤其是在其啟步之初,實在有很大理由加以鼓勵。」此外,我在收到《南歸貨車》一書的同時,也收到一張作者寫上一些感言的明信片。這是我的回覆:「這年代已很少會收到明信片了,尤其是寫一些關於寫作和力量的事情。對的,獎並不重要。寫可單單為自己,或眾生——像好些走在很前的人常掛在嘴邊的話。他們好像也得了些獎,聲音也許過於響亮。這些都不重要。很多時寫作就是卡在半途,只會間歇聽見一些細弱到你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能聽見的聲音。但這些都不重要。外面有沒有聲音都不重要。夜闌如此際,再啟筆端,如果還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那股推動的力量,你是會聽到筆鋒嘎嘎沙沙發出自己內在的聲音的……」



張愛玲:〈第一爐香〉


或許因為許鞍華拍了張愛玲〈第一爐香〉的緣故,夜來無事便重讀了張這個名篇。原來這短篇竟有這麼長(張就是有本事將一個簡單的故事繁縟地鋪張開來)。記得讀大學修讀現代文學時跟隨陳炳良老師細讀過這篇,幾乎把所有隱喻都挑了出來,覺得張的筆力真厲害。相隔多年,這些隱喻大都忘得一乾二淨了,因此這次重讀就像新讀一樣:原來張用起種種隱喻來還真不省力,許多時候比情節推進和人物刻劃更吃重,甚至花了唯恐讀者收不到隱喻信息的額外氣力。意外收穫是張寫了灣仔的新春(年宵)市場(完全忘了有這一節),讓我這個追不上舊時月色的也能按文遙想一下四十年代的香港民間風物。至於這小說寫得如何,不用做論文,也懶得去尋問了。只知讀完的第一感覺是:喬琪喬是個徹頭徹尾的渣男,葛薇龍說到底只是自甘墮落。兩個主要人物絕不可愛,也無甚可哀可憐或可恨之處。不知許鞍華會如何拍?我就無甚寄望了。




艾默思.奧茲:《鄉村生活圖景》、《朋友之間》


讀艾默思.奧茲(Amos Oz)的長篇經常讀不進去,但他的短篇小說集卻能一口氣讀完,還意猶未盡。就如他的《鄉村生活圖景》(Scenes from Village Life)。這本短篇小說集是越讀越漸入佳境。裡面八個短篇,既獨立又輻輳於一個虛構的鄉村特里蘭(就像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中的短篇俱以中華商場為軸心一樣),糅合土地、民族、傳說、現實等元素,與乎生活在其中的人的隱密的悲歡和驅之不去的種種傷痕,絮絮述說溝通的障礙與絕望,以及療傷的虛幻與不可得……這本可算是近期讀過的最好的短篇小說集,相比卡佛最好的短篇、石黑一雄的《夜曲》、村上春樹的《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等,也不遑多讓。我以為,寫小說,就是要寫這樣的小說,雖然這境界於我是遙不可及。讀完《鄉村生活圖景》後,再讀他的另一個短篇集——《朋友之間》(Between Friends)。這次比讀《鄉村生活圖景》慢一點,是因

為不想那麼快便讀完。一如《鄉村生活圖景》,《朋友之間》把人的孤獨在天地間的靜默裡一再深挖;讀奧茲這些短篇,我往往都把它們讀成了悱惻的哀歌和抒情詩。兩本比較,我以為《鄉》比《朋》更好,因為《朋》的短篇,相對來說寫得略嫌鬆散,但個別篇章還是極好,如〈兩個女人〉、〈朋友之間〉、〈在夜晚〉和〈世界語〉。


莊元生:《如夢紀III



午後無事,展讀莊元生新作《如夢紀III》。很多文章以前曾在報刊及文學雜誌上零散讀過,但集合起來一氣再讀,又是再經一番歲月淘洗、熟悉中夾雜陌生的味道。大抵彼此都在新界鄉間成長,許多閱歷相同,故讀來頗感共鳴。莊元生文章,不但仔細鈎沉新界東北舊日風貌物事,且在述寫歷歷時空轉變中濃濃滲透貼地人情。有些文章,如〈家族臭史〉,更屬少人觸及的民俗題材——這讓我想起多年前偶然翻讀某本臺灣散文選集一時驚艷的,阿盛的〈廁所的故事〉(以及〈稻菜流年〉)來。又:莊元生常以舊日粵語流行曲詞感時言志,而正巧,這些都是我所喜歡的詞,常感其中有種不復再來的俗世滄桑。






李日康:《流雲抄》


收到李日康的《流雲抄》,未看正文,先看序跋。對於跋的有關散文的思考,如肌肉型VS流水型散文、達起格程度之描寫、魯迅《朝花夕拾》藉回憶的重新擁有、散文無「我」之得而復失、寓「散」於日常書寫等等,讀來殊感興味。幾年前任某獎評判時曾詳讀李日康的作品,對其小說(如一篇有關Y型公屋的)印象殊深,今展讀其散文新舊作(作者自言已大幅修訂),當另有一番景象。










陳李才:《漫長的霧黝黑的光》

萍凡人:《潛》


收到兩本設計得很好的詩集。陳李才那本,分輯牛油紙(經阿三修正,應為雪梨紙)隔頁以「天氣」變化對照 / 隱喻輯內作品;萍凡人那本,充份利用了書名的「潛」字,內頁由淺藍入深,幾可與周漢輝〈光隱於塵〉的光暗變化隔本呼應。石磬的詩集確然是愈出愈讓人賞心悅目。




沒有留言: